过早学知识可能限制想象力 6岁前别强求孩子认字算术
电视剧《虎妈猫爸》的热播再次戳中了学龄前家长们的痛点:上小学前,放任孩子疯玩疯乐的家长们发现,自家孩子拼音、算数、识字好像哪样都不太会,而上了课外班的孩子们,不仅会简单的加减法,还认识不少汉字,甚至会背诵大量唐诗。和这些孩子一起上一年级,自家的孩子就像个小傻瓜一样,跟不上课程,担心因此影响他的学习积极性。
有这种心理纠结的家长们其实不必过于担心,应保持平和心态。要知道,学前班学习的内容到了小学都要从零学起,即使其他孩子提前学了一些知识,他们的优势也会在短时间内被“抹平”。甚至,对孩子太早进行“填鸭式”教学,反而可能害了孩子。具体来讲,有如下几点:人的大脑可塑性强,但如果在完全不理解唐诗意思的情况下死记硬背,提早大量给他们填充知识,会大大降低其大脑的可塑性,影响孩子的想象力,对未来发展不利;学习某项知识是有年龄差异的,年纪到了,学习起来就会变得非常容易,提早学习只会让孩子有过大压力,反而降低学习兴趣;从大脑发育角度讲,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右侧,包括语言、逻辑、细节、理性等功能,右半球控制身体左侧,包括空间、音乐、艺术、形象等功能,过早、单纯地学习知识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,必然会让右脑发展受到限制,阻碍孩子均衡全面的发展;另外,课外班、学前班等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,孩子一旦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,比如发音不准、汉字笔画错误等,再想更正就困难了,还可能让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。
教育必须尊重孩子发育成长的规律。比如学习数字,一般3岁的幼儿对数只有笼统的感知,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;3~5岁的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,并能按照数字取相应数量的物品;5岁以后才能了解数的“守恒”,学会100以内的数数,并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。照此规律来看,非让3岁的孩子会加减法,着实强人所难。
当然,钱柜娱乐所说的“零起点教学”并不意味着“零准备”。大量研究表明,孩子入学准备程度对其学业成就、学校适应情况都有影响。但入学准备并不是让孩子识字、算数,而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能力、行为习惯、基本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:1.与其让孩子识字、学写字、学拼音,不如丰富孩子的体验,让他多去听各种声音、各种语言,鼓励唱诵歌谣、复述故事,培养语音意识和正确发音能力,培养语言理解能力等;2.与其教孩子算加减法、做题目,不如提供适当的玩具、亲子游戏和丰富的户外活动,帮他在玩中学,掌握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知识,对数、量、图形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;3.与其教孩子各种知识,不如教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好的行为要表扬,比如“今天吃饭吃得很好”、“拿勺子的姿势很正确”、“今天吃饭没有洒出来”、“今天自己整理了玩具”,而不要概括地表扬“真聪明”“真棒”。家长更不能代替包办,要让孩子自己探索,培养他的独立意识和任务意识,如能听懂任务要求、能完整做一件事、遵守规则等。4.还可以通过阅读培养孩子对书的热爱,通过游戏培养比较、观察和概括的能力,通过把同颜色或形状的物品归类来观察物品的区别;通过学涂鸦、角色扮演等锻炼动手能力、丰富体验等。